免费咨询热线:

400-0771-365

|

海运费查询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外贸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海运新闻 物流巴士 2018年6月26日

 

9a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重要精神和国家“十三五”时期对外贸易“优进优出”战略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外贸转型升级,巩固外贸大市地位,加快建设外贸强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落实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建设贸易强国和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工作部署,以及全省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行动计划,以提质量、增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巩固我市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竞争新优势,推动我市外贸从要素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中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我市“名城名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经过3年努力,到202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一万亿元,贸易规模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排名力争进位,外贸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3.3%以上。

二、加强外贸经营主体建设

(三)实施新一轮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培育进出口规模大、市场拓展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经营模式领先的总部型、龙头型、综合型进出口贸易公司40家,产品竞争力领先、发展潜力大、细分领域“单打冠军”、行业骨干的工贸一体出口企业20家。相关部门要制定扶持措施,形成综合帮扶效应。到2020年,力争外贸实力效益企业销售额超500亿元的5家,进出口额超100亿元的8家,出口额超50亿元的8家,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全国外贸进出口500强。

(四)开展“万企贸易成长计划”行动。各区县(市)根据本地外贸发展特色和优势,结合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选择一批有一定外贸规模、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重点企业,开展外贸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到2020年,力争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25000家,年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企业达到200家。开展中小外贸企业帮扶活动,市、县两级联动组织外贸业务培训,全市每年培训1万人次。

(五)强化招商引贸工作。动员驻甬央企在我市设立贸易型公司,开展各类进出口业务。鼓励已在宁波口岸有进出口业务的外地企业在我市注册落地。积极推动我市外贸企业业务回归和从事外贸业务的甬商回归。以LNG、原油、成品油、矿砂、重要生产资料、机电设备、消费品等贸易商为重点,大力招引香港、新加坡等地大型贸易商来宁波设立运营总部,力争3年时间引进年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贸易商10家。

三、加大出口市场拓展力度

(六)巩固传统市场和开拓新兴市场。深度开发欧美发达国家细分市场,争取更多商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中高端市场、大型商家供应链体系。以我市创建“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不断提高我市出口商品在中东欧、金砖五国、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占有率。以走出去参展为切入点,以贸易互通为手段,以缔结姐妹友城为平台,加强与相关城市的合作,每年至少开展5个“一带一路”友城互访活动。到2020年,我市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提高到35%。

(七)提升展会对出口的带动力。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国内重点展会,推进“千企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探索形成一批境外自办展项目,协同境内外相关贸易促进机构以“展中展”的方式每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若干个展会。推进我市会展业发展,重点扶持“内外展一体化”展会项目和企业,提升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等本土展会影响力。

(八)加强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宁波制造”海外推广活动,支持企业建设境外商品展示、品牌推广、仓储物流、批发零售、线下体验、售后维修保养、产品使用维护培训、备件供应等国际营销服务网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主要出口市场设立海外仓,到2020年,全市力争设立有一定规模的海外仓100个。

四、提升出口商品综合竞争力

(九)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鼓励外贸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我市出口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优势。结合“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光学电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产业,鼓励成套机电设备出口,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力争达到7.5%。

(十)培育出口自主品牌。支持企业通过自主培育、境外收购等方式推进品牌建设,积极争创省市出口名牌。开展自主品牌轮训提升活动,利用重大展会和主流媒体等平台宣传自主品牌,建立自主品牌出口统计分析制度。加大对自主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和海外维权的支持力度。到2020年,力争我市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有较大提高,“宁波出口名牌”数量达到180个,“浙江出口名牌”和“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数量占全省份额超过四分之一。

(十一)提升出口产品综合优势。注重研发、技术、质量、品牌、专利、标准和服务等软实力建设,延伸我市出口产品价值链,提高附加值。积极采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深入开展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五、大力发展进口贸易

(十二)稳步发展能源、资源和机电产品进口。稳定国内紧缺的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和重要生产资料进口。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进口,扩大机电产品进口规模。大力培育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期货交易交割市场和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支持我市企业获得更多原油、成品油、燃料油等进口资质和配额,积极争取原油、LNG等特定产品贸易在宁波口岸试行优惠税率制。

(十三)扩大消费品进口。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品种,逐步提高中高端消费品进口比重。充分利用宁波八大指定商品进口口岸政策,扩大汽车、苗木、水产、肉类、水果、宠物饲料等商品的进口规模。加强进口分销体系建设,支持进口商自建分销渠道或与国内大型商超合作销售。

(十四)打造进口载体。加快培育宁波保税区、宁波会展中心、梅山保税港区、宁波空港口岸等四大重点区域进口平台。深化宁波保税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扩大进口货源平台的业务规模。强化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前店后仓”功能布局,丰富进口消费品品类品种,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力争2018~2020年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15%。利用宁波会展中心,做大进口商品常年展,努力打造全球进口商品集聚地。发挥宁波空港口岸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及进境水果三个国家指定口岸资质优势,扩大相关品类进口。

(十五)深化“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经过3年努力,中东欧商品准入品类进一步丰富,从事中东欧贸易企业注册数量持续增加,中东欧商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宁波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之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合作的首选之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提升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实效,积极争取升格为国家级的国际性展会。到2020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力争达到45亿美元,年增幅达到15%,占全国的比重达到5%,宁波从中东欧国家进口贸易额实现翻番,新建中东欧进口商品交易展示中心2~3个。

(十六)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高质量做好招展招商工作,组建专业采购团。主动参与和承接部分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积极开展进口博览会境外高访团系列“宁波行”活动,共享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主动对接进口博览会重要进口商,鼓励其到宁波设立分支机构和区域总部。

六、加快发展新型贸易业态

(十七)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提高货物贸易的服务价值,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巩固发展我市国际运输、境外承包工程、跨境旅游等传统优势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知识产权、通信、金融、医疗、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贸易。加大对服务贸易的促进力度,完善服务贸易工作协调机制和统计监测制度。

(十八)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与跨境电商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机制和政策体系。培育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加快构建集平台、物流、支付等为一体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完善跨境电商统计和监测体系。到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力争突破250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十九)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创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监管模式,加快复制推广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国家试点经验。加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改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环境。引导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不断探索外贸服务新模式,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服务中小外贸企业能力。培育一批有影响、有品牌的外贸综合服务示范企业,到2020年,全市力争年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达到15家。

(二十)有序发展转口(离岸)贸易。利用宁波舟山港现有优势,大力拓展宁波口岸转口(离岸)贸易功能。积极争取国家试点政策,探索货物监管、金融服务、税费减免等制度创新,优化转口(离岸)贸易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研发、组装、维修、分拨和结算等加工贸易增值业务。吸引银行、保险、期货等转口(离岸)贸易相关企业主体入驻集聚。

七、不断拓宽外贸渠道

(二十一)充分发挥双向投资对外贸的带动作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发挥外商投资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作用。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引导企业健康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和境外工程承包,更好带动设备、原材料、技术、劳务出口和资源进口。鼓励民营企业与外资合作、境外投资,提高我市外贸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二十二)不断增强开发区和外贸基地的集聚作用。引导外贸生产型企业到开发区、外贸基地集聚发展。利用各类开发区要素集中和政策叠加的优势,更好发挥开发区对全市外贸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作用,到2020年,开发区对全市外贸贡献度力争提高到65%以上。加大对开发区外贸发展的考核力度。组织开展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推进新一轮10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力争打造15个出口产业集聚、特色鲜明、技术创新领先的外贸优化升级基地。

(二十三)扩大宁波外贸对腹地的辐射作用。深化宁波口岸大通关建设,与周边港口、内陆口岸建立良好合作,逐步扩大“进口直通、出口直放”商品范围。积极参与江海联运中心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加快扩大宁波空港国际货运功能,不断拓展外贸进出口腹地。打造若干个销售超百亿元的进口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国内重要大宗商品进口集散地。

八、优化营商环境

(二十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加强口岸各监管服务部门协作,整合优化通关业务流程,加大信息化和智能化投入,实现 “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实施口岸通关现场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加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试点推广力度,提升完善中国(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推进口岸通关全程无纸化,积极打造口岸通关便利化示范区。2018年,力争压缩货物通关准备和提离货物时间三分之一。到2020年,力争宁波口岸通关效率走在全国前列。

(二十五)提升税务、外汇和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出口退税手续,提高出口退税便利化水平。落实国家各项外汇管理改革措施,鼓励外贸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丰富跨境人民币融资产品。支持外贸企业运用外汇、期货产品规避汇率和价格风险。强化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支持商业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对有订单、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外贸企业提供融资优惠和便利。扩大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和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

(二十六)提高外贸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更加透明、规范的外贸执法环境,深入推进外贸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外贸政策合规性审查机制。加强外贸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外贸人才培养、业务培训、宣传推广、政策咨询等公共服务。增强外贸商协会活力,发挥外贸商协会在行业信息交流、标准制订、企业自律等方面作用。深入开展外贸领域降本减负工作,切实减轻外贸企业负担。

(二十七)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工作。密切关注贸易摩擦,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根据应对贸易摩擦“四体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贸易救济工作常态化和机制化建设,加大贸易救济工作支持力度。稳步推进贸易摩擦应对能力建设,提高贸易规则运用能力。进一步做好外贸政策储备,在开拓新兴市场、扩大信保支持、提高公平贸易法律服务水平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及时做好政策形势宣讲和新闻宣传工作,有序推进各项应对举措。

(二十八)更好发挥财政扶持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围绕外贸“调结构、提质量、促转型”的总体要求,遵循“突出重点、绩效导向、加强统筹”原则,优化财政扶持政策体系,推进相关专项资金政策统筹,提高政策的协调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市级外贸扶持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国际市场拓展、外贸新业态发展、市场主体引进培育、重点进口项目建设,以及推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促进品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项目实施。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市外贸转型升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紧紧抓住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我国经济继续稳健向好发展的有利时机,把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培育外贸新优势、推进外贸强市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外贸工作的主要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外贸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宁波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31日